查看原文
其他

众志成城展现“武荣精神” 抢险救灾见证“南安速度”——南安抗击“莫兰蒂”纪实

2016-09-21 海丝商报


  台风肆虐,雨情凶猛,灾情严重!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闽南地区最强的台风,“莫兰蒂”不仅搅乱了南安人的中秋节庆,所带来的强降雨也突破了历史纪录,全市遭受严重灾害,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。
  连日来,面对“莫兰蒂”带来的雨情急、汛情猛、险情多、灾情重的严峻形势,南安市党政军民紧急动员,与台风抢时间,与洪水拼速度,全力以赴救灾抢险,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抗台歌。


在灾区,经常能看见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,在他们的帮助下,灾区正在加速复苏。

  目前,全市所有乡镇主要道路均已抢通,水、电、通信等陆续恢复供应,受灾地区人心安定、社会稳定,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正常,防台救灾取得阶段性的重大成果。

  这是一场众志成城的抗击
  灾情发生后,在省委、省政府以及泉州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南安各级党政领导深入一线、靠前指挥,以上率下、身先士卒,既当“指挥员”、又当“战斗员”,与广大干部群众风雨同舟、共克时艰。
  在抗台救灾的关键时刻,各级领导高度重视,指导有力。
  台风刚过,16日一早,省委书记尤权亲临石井视察慰问救灾人员,指导灾后恢复重建。在南安海西石材城,台风过境后大片厂房受损严重。尤权详细了解企业受到的损失,鼓励企业经营者尽快恢复生产和销售,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夺回来。
  15日上午,省委常委、常务副省长张志南亲赴南安防汛指挥部坐镇指挥;15日下午,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一行涉水进入洪濑镇,实地察看研判灾情,与水利专家商讨具体救援措施;15日下午,泉州市长康涛顶着大暴雨,徒步十几公里深入九都林坑村,亲自指挥组织转移受灾群众;16日,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殷本杰、省民政厅副厅长陈丽华、泉州市副市长陈荣洲带领救灾工作组深入洪濑、罗东、九都等灾区,了解灾情、慰问群众;而泉州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长孔繁军,泉州市政府党组成员洪自强在台风来临前一天就赶赴南安,全程参与安排防台抢险救灾工作……
  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,给南安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和力量。
  其实,早在台风到来之前,南安市委、市政府在不同时间节点多次召开会议、下发通知,点对点指导,对台风动向科学分析研判,强调部署防御工作,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防抗措施;台风登陆时,南安第一时间作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安排部署,并根据各地灾情进行点对点视频连线,安排人员救助、部队支援、物资供应、机械支持等,及时有效地调度指挥。
  “要以人的生命安全为第一要素,发扬连续作战、不怕疲劳、不畏艰险的精神,持续鼓足干劲,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,努力让各项损失降低到最小。”15日晚,南安市委书记王春金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防汛救灾工作。
  15日上午,天降暴雨,南安市委副书记、市长林荣忠奔赴洪濑、九都等乡镇,实地查看受灾情况,前线指导抢险救灾工作。
  台风过后,连日来,王春金、林荣忠分别带队到洪濑、九都、罗东、石井、水头、向阳等10多个乡镇,一线指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。市四套班子领导也都分赴挂钩联系的乡镇(街道、开发区)驻守指导,现场指挥调度,组织抢险救灾。全市各项措施有条不紊推进中,努力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。 这是一场不眠不休的战斗
  在灾后,驻南部队、武警、消防、公安干警、民兵预备役人员闻警而动、向险而行;水利、国土、卫计、民政、公安、交警、交通、公路、市政、宣传、广电、气象、水文、电力等部门,守土有责、各司其职;电信部门及时抢通维护通信基站,成为这次抢险救灾唯一没有中断的通信保障……
  为了百姓,为了家园,为了明天,他们风雨兼程,不舍昼夜,争分夺秒。
  15日0时41分,九都镇林坑村村支书李泉源冒着大雨打着手电,再次巡视确认群众是否百分百转移。巡视中,他被山体滑坡形成的泥石流冲倒,被推出去30多米,只剩一个头露在泥潭外。被发现后,20多名村民用梯子抬着李泉源徒步6公里翻越一路滑坡的道路,送往医院。经诊断,李泉源全身4处骨折。村支书躺在医院里,村主任李常发接棒发力,连续48小时作战,把全村400多名群众用最短的时间安全转移到镇里的集中安置点。
  15日9时,霞美派出所内,因“莫兰蒂”的侵袭,群众报警要求救援的电话此起彼伏。“康警官,是我,我和孩子被困在博士慧景城小区。”此时,康亮的手机响了起来,是一个求助电话,他记得,对方是很早以前他帮忙解决的一名盗窃案受害者。得知她和孩子被大水困在家中,康亮立即和同事赶到现场。水位不断上涨,形势刻不容缓,拖延一分钟群众的生命就多一份危险。为了不让孕妇碰水,康亮托着她“渡水”,安置到安全的地方。
  刚把人救出来,还来不及休息,康亮又接到警情,霞美镇四甲村有人员被困,他们立即赶往现场,救出了被困屋顶的一家9口。
  将群众转移到安全地方后,他们继续前行;夜幕降临人们准备入眠,他们还在巡查……此次台风,南安受灾最严重,但在武荣大地上,一场不眠不休、全心全力的防抗台风战斗吹响了集结号。九都镇林坑村出现山体滑坡,武警泉州支队官兵顶着风雨徒步行军5公里进入重灾区,400多名村民,一天之内转移;南安供电公司36小时抢修,让7.37万用户重见光明,甚至全省千名电力人支援南安……
  全市众志成城,各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和防指成员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取消中秋假期,全身心投入防抗台风工作,市镇村各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投入到这场抗台救灾斗争中,始终战斗在抗台最前沿,涌现出一大批可圈可点的典型事迹。  这是一场守望相助的义行
  “一方有难、八方支援”。灾后,志愿者挺进灾区,挥汗如雨;企业家、干部群众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……万众一心,共渡难关,爱心热流在灾区奔涌。
  洪濑贻庆鸡爪总店门口,店员忙着打包热乎乎的咸粥,免费送给乡邻。“粥里有香菇、蚝干、萝卜等,味道很不错,重要的是能够应应这几天的急。”捧着热乎乎的粥,洪濑人黄女士很感动。她说,家里有九口人,因为台风影响,现在都没办法做饭。“很感动,非常感谢爱心人士。”
  在霞美镇西山村、罗东镇潭溪村、九都镇金圭村等转移群众安置点,义工协会给村民带来矿泉水、面包、水果、草席等生活用品。
  “终于找到你们了,谢谢你们救了我和孩子。”18日,在丰州金鸡村一民房内,福清男子黄建强手提鸡蛋面线,带着女儿苗苗(化名)快步来到63岁的黄碧山面前连连道谢。原来,15日11时40分许,“莫兰蒂”带来大暴雨,丰州后田村的后田沟旁,黄建强与女儿因车熄火被困洪水中,危急时刻被对岸老人与4名年轻人救下。事后,“救命恩人”没留下任何信息就离开了。
  老人就是黄碧山,丰州金鸡村人,中国民建南安市委员会主委。此次台风中,他不仅冒着生命危险救人,还主动带领会员担当志愿者赶赴灾区洪濑镇,送达救灾物资、帮忙清理垃圾、捐款帮助灾区群众,已筹集17万余元。
  18日,菲律宾南安同乡总会和菲律宾南安商会带头捐款,东北吕宋、棉兰佬、宿务3个分会等其他团体积极响应,捐资200万元第一时间支持家乡恢复重建。“家乡父老受困,我们在海外的华侨华人为家乡出力,义不容辞、责无旁贷。”菲律宾南安同乡总会秘书长、菲律宾南安商会副会长陈燕胜说。
  19日10时30分,南安市机关大院人潮涌动,市直机关领导干部自发组织灾后重建捐款,不到20分钟,近500名干部职工自发募捐176210元。
  爱心不分距离,不远万里。19日晚,在泰国举行的第13届世界南安同乡联谊恳亲大会上,海内外南安乡亲短短半个小时捐出2275万元,助家乡灾后重建。
  此外,连日来,各爱心机构、民间慈善组织、爱心企业等纷纷自发组织捐款捐物,各企事业单位、乡镇(街道、开发区)的爱心捐款活动也迅速铺开,满满的正能量,让南安大地上充满爱。“希望能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,我们的心和受灾群众在一起。”志愿者小刘对记者说,心在一起,则力必聚。
  如今,台风远去,南安已拉开“1+11”重建家园序幕,党员群众在风雨中携手同行,共克时艰,必将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各项工作,奋力夺取抗台救灾的全面胜利。(本报记者 卓晓熹 庄晓丽 李想 文/图)


罗东黄春水:跳入齐胸洪流中救出八旬老夫妇

黄春水冒险下水营救被困老人。


  “如果没有他,我们没有被坍塌的房子压死,也会被汹涌的洪水淹死,我和老伴的命是他救回来的。”昨日,在罗东镇草埔自然村,被救的八旬老伯黄景生眼里噙满泪水。就在前几天,他和同样年过八旬的老伴被洪水困在房子里,霞山村党支部书记黄春水冒着生命危险,将他们解救了出来。


清晨醒来被洪水围困八旬夫妻慌乱中求救

  “老头子,老头子……快起来,水要淹屁股了。”15日清晨,天刚微微亮,潘敏治的叫唤声惊醒了沉睡中的老伴黄景生。


  见到眼前的一切,黄景生愣住了。汹涌的洪水漫上家门口,眼看就要涌入屋内。放远望去,一片汪洋,往日的稻田、玉米地已不见踪影。


  “活了大半辈子,没遇过这么凶猛的洪水,老头子,怎么办呐?”想到无路可逃,潘敏治不禁啜泣起来。


  “别怕,赶紧打电话求助。”黄景生一边安慰老伴,一边拨打村干部电话,手机却没有信号。尝试十几次无果之下,黄景生拨打了110。


  “对方告诉我安心在原地等待救援。”收到回复后,夫妻俩只能默默等待。


  面对汹涌的洪水,屋内死一般沉寂,屋外洪水拍打墙角的声音尤为刺耳,不时还伴随着石砖剥落的声音,令人心惊胆战。桌上煮好的清粥还热乎着,但夫妻俩谁都没有心思下筷,相望无语凝噎。


  “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,要不再打个电话试试?”在老伴的建议下,黄景生用另一部手机再次拨打邻居电话求助。


  这次,电话终于接通了,邻居告诉阿伯,他会及时转告村干部。


  “当时洪水不断向屋内喷涌,我甚至不敢打开门瞧上一眼,已经不知道该往哪里躲了。”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潘敏治的声音微颤。

  

村支书跳入齐胸洪水

找来冲锋舟成功解救


  “雨越来越大了,你负责去这几个村落,我去另外几个村落巡逻。”15日凌晨4时许,霞山村党支部书记黄春水左手紧握手机,右手持手电筒,对村干部嘱咐道。清晨7时,村里很多地方水位已经齐胸,他只能在高处巡视。


  叮铃铃……急促的电话声让黄春水心生不祥预感。“大事不好了!草埔自然村有2名被困老人。”


  被困老人正是黄景生和潘敏治。接到急报的黄春水迅速拿上游泳圈,马不停蹄地往草埔自然村赶。


  黄景生的房子四面环田,只有一条窄小的水泥路与外界相通,黄春水到的时候却发现水位已经漫到脖颈。黄景生家地势较高,还没被淹没,但洪水暴涨,唯一的路又被堵死,情况危急,进退两难。


  “难道没有其他办法了吗?”一片汪洋中,依稀可见黄景生家中祖厝,犹如一座孤岛,在风雨中摇摇欲坠。黄春水内心一紧,时间就是生命,凭借自己略熟水性,他决定放手一搏。


  “如果从小路游过去,一定会被急流冲走,何不到建筑高处下水,借用上游水力漂游过去?”黄春水迅速判断地势后,将身上衣服脱光,只穿着一条裤衩,不顾风雨肆虐,赤脚奔跑起来,150多米的路程,他只用了十几秒。


  一到高处,他不顾一切地往下跳,此时村中水位到达胸部。


  “一下水,人根本站不稳,平时的蛙泳派不上用场,只能艰难仰着头,用狗刨式漂游前行。”黄春水告诉记者,这一游就是300多米,花费10多分钟。


  到达黄景生房子后面,水流更为湍急,他只能借助后院的龙眼树,将手和腿盘在树上,一棵又一棵抱着向前挪。


  “阿伯,阿婶,你们在哪里?”当天早上8时30分左右,一声声急呼让黄景生夫妻俩意外又惊喜,看到黄春水出现的瞬间,正慌不择路打算开门爬到树上的两人又看到了生的希望。


  “你们不要慌,我们先往房屋高处挪,等水消退一些我就出去找冲锋舟救援。”黄春水知道,如果贸然背2位老人出去,不仅危险,而且可能适得其反。


  过了一个小时,黄春水又原路游300多米返回,找来消防官兵,利用冲锋舟成功将2位老人解救出来。(本报记者 赖香珠)


九都李常发:3天没合眼 转移数百名村民


李常发清理被泥石流掩埋的电线。


  “你尽管放心工作,我会照顾好你家人。”昨日,在九都镇卫生院,九都林坑村村委会主任李常发正忙着安抚村民家属心情。这几天,由于村支书李泉源受伤住院,李常发一肩挑下重任,村里哪里有突发情况,哪里就有他一瘸一拐的身影。


  昨日,记者见到李常发时,他的声音疲惫沙哑,脸上已然爬上了黑眼圈。15日至17日,他已经3天没合眼了。


  “常发,不好了,你家被淹了,你母亲还在里面。”15日傍晚,得知母亲被困消息时,林坑村暴雨如注,李常发正在村里挨家挨户转移群众。


  “你帮我去救助下,我这边走不开。”交代完,他便匆匆挂掉电话,一直忙到隔天上午。


  16日上午9时,在疏散村民的路上,滴水未进的李常发突然晕倒,倒在泥水中,村民赶紧将他搀扶起来。精神恢复后,他又继续上路,直到16日晚,他和几位村干部已经转移了500多名群众。


  但是,他依然心急如焚。在林坑村的东坑自然村,路桥、涵洞尽毁,河水暴涨,东坑自然村的10个村民也失去了联系。


  “失联的村民都是老人孩子,子女都在外面,如果出事了怎么办?”窗外雨声渐大,李常发又是一夜未眠。


  17日早上7时,见雨势渐小,水位也有所降低,李常发叫来2个村民小组长,3人一起拿着拐杖,手牵手渡河。


  “一踩下去,就有泥石喷涌而来,走了3个多小时才赶到东坑,看到10个村民安然无恙,终于放心了。”当李常发的呼喊声回荡在空谷,听到村民们的回应时,李常发激动得流下眼泪。


  将10个村民安置好后,他又涉水2小时到敲乾自然村,转移8位老人。直到18日0时许,李常发才匆匆回家,换下4天没换、沾满泥巴的衣服。


  抗洪救灾中,各种惊险对46岁的李常发来说是家常便饭。“15日11时许,在枫树湖附近,一位老人守着古厝不肯走,我苦口婆心劝了好久,察觉房屋后有异样,赶紧背着他冲出来。”李常发说,当他转身一看,发现房后已经发生塌方,再晚几秒,他和老人就被活埋了。


  “动员别人离开,自己却往里面走,他的双腿因为负担过重,长期浸泡泥水中,走路一瘸一拐。”林坑村村干部告诉记者,李常发脚底已经磨出好几个水泡,只能穿着拖鞋,如果双腿并走,还会出血,看着让人心疼。


  “这几天,还没空回家看看,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。”昨日上午,李常发站在公路,出神地望着远处的老家。(本报记者 赖香珠 文/图)


洪濑吴则平:为抢险救灾 推迟订婚把婚车当抢险车


吴则平累得躺在地上睡着了。


  15日的台风重创洪濑镇,但在抢险救灾中,却涌现出一个个抗灾英雄。其中,洪濑镇团委书记吴则平为此推迟了半年前就约定好的订婚仪式,一心扑在抢险救灾上。


  昨日,记者来到洪濑镇区。通往四都村的一个巷口,吴则平穿着军绿色衣服正在站岗。16日开始,他们便在各个路口封路管制,方便打扫卫生。

  “这个巷口,官兵们正在清扫卫生,由于道路狭窄且受灾严重,过路的车辆都要拦下绕行。”吴则平说。


  这次台风,对于吴则平来说,注定是个难忘的记忆。半年前,他就和自己的女朋友商量好在9月16日订婚。然而,9月15日,台风来势凶猛,通信全断,吴则平的女朋友打了50通电话,都无法联系到他。后来拿到通信设备后,吴则平终于与家人通话。


  “台风对洪濑造成严重影响,这几天我要奔波抢险,不能如期订婚了。”电话中,吴则平与女朋友商量推迟婚期。


  由于停在镇里的车辆都被淹送修,而吴则平的车子刚好停在外面。他义不容辞,把打算作为婚车的新车充当公车,投入到抢险救灾的车队内。


  对此,吴则平的家人和女朋友家人表示理解,支持他继续抢险救灾。


  “现在订婚日子也还没定。”吴则平笑了笑说,他现在仍然一心守在洪濑镇,与大家齐进退共患难。


  15日,由于到处奔波,又到新华都搬运生活物资,吴则平的脚长期浸泡在水里,脚部溃烂,疼痛难忍。16日,他跑到泉州医院,但由于种种原因,并没有看病。几经波折,才到一家诊所打了一针破伤风,就继续赶回洪濑镇抢险救灾。


  有一次,他打算去电信营业厅拿一些通信设备,方便各点联系。到达后,他发现一名门卫被困,水已经淹到门卫的肩膀处。


  吴则平本想返回找部队借冲锋舟前来救助,恰好此时,一村民开着一艘铁皮船过来,他便联合该村民,救起这名被困的门卫,并及时转移通信设备。(本报记者 宋海林 黄俊涛 通讯员 梁少煌 文/图)


梅山刘华东:免费抢修抢险救援慰问车辆


刘华东指挥掩埋死牛。


  “灾难当头,只要是参加抗洪抢险的车辆出现故障,我们都会立即前往免费施救。”昨日,当刘华东说起免费帮忙维修车辆的事情,他直言这都是应该的。


  刘华东是梅山演园村党支部书记,也是梅山镇永华汽车维修中心的老板。


  17日20时,刘华东接到一个求救电话,一辆去九都林坑村慰问的车辆,中途轮胎爆胎,卡在半路上。


  他立即拨打汽修厂电话,让3个人开车前往九都施救。工人赶到现场后,迅速为慰问车换上了备胎,返回汽修厂。没想到,不一会儿,刘华东再次接到消息,慰问车辆的备胎又破损了。


  这次,汽修厂工作人员看到备胎巨大的破洞,无奈地摇了摇头,打电话给刘华东反映。


  此时已经是深夜10时许,由于汽修厂里没有合适备胎,却有好几辆送过来维修的涉水车子。情急之下,他让工人与厂里联系,确定型号,从其他维修车辆卸下轮胎,前往九都施救。


  记者了解到,台风期间,该汽修厂24小时不停歇作业,16日当天就抢救了53辆车,让慰问、抢险救援车辆得以顺利进行。(本报记者 黄俊涛 通讯员 陈金阳 文/图)


向阳吴重庆:连续作战护村民 双手起泡双脚被割伤


吴重阳搬石头修复涵洞。


  面对台风对家园的摧毁,挺身而出,主动巡护村子,还组织村民疏通堵塞的涵洞,保住了6户居民的房屋。很难想象,这一切是一个69岁老人做的。这个老人就是向阳坑头村老党员吴重庆。


  15日,狂风暴雨,坑头村党支部书记林红珠一早就组织干部蹚着积水,分头巡视村子。天色暗加上雨势大,林红珠看到前方一个模糊的身影在移动。她担心发生事故,赶紧上前,才发现是村里的退休干部吴重庆。


  “你怎么在外面?先回屋里吧,这么大的雨,万一摔倒了可怎么办。”林红珠劝道。


  “这附近我都巡查过了,没什么事,你们去别的地方吧,这里就交给我。”吴重庆知道,坑头村只有5名村干部,加上3名驻村干部,要巡护全村,人手实在紧缺。于是,他主动请缨加入。林红珠劝了好几回,可是吴重庆依然坚持。


  当天上午,坑头村险情不断,塌方、溜方的地方不少,房子也倒了好几栋。这时候出村的主干道被封死,他们无法向外界求援。“恨不得自己有分身术。”当时林红珠和其他干部忙得脚不沾地。


  “糟了,一个排水涵洞被土方堵住了。”又一个险情报来,如果不及时疏通,积水无法排出,离涵洞最近的6户村民房子可能就会被冲垮。林红珠赶去查看,发现吴重庆已经在那了,他正拿着一根长杆,清理涵洞的堵塞物。


  “你去忙别的吧,这里交给我。”又是这样一句话。林红珠很想说“不”,但现实是人手真的很紧缺。最后,林红珠留下一个村干部帮忙,又赶去另一个地方。


  清理完堵塞的泥土、石块等杂物,已是天黑。16日一早,吴重庆再次前去涵洞,发现又堵住了,且涵洞四壁也被冲毁了,必须重新砌。“大老爷们赶紧来帮忙。”吴重庆一吆喝,8名村民响应而来。排积水、清理杂物、修复涵洞……说着简单,做起来难。雨一直在下,泥土、石块不断流入。


  直到17日天晴,他们才进行到修复涵洞的步骤。“没有整齐的方石,这该怎么办?”这时,他们才发现这个问题。


  “我家在盖房子,有方石,去我家搬!”吴重庆第一个行动了起来。


  又是清淤,又是搬石块,吴重庆的双手起泡了,脚上还被尖锐的石块割伤,且已经3天没休息好。大家伙劝他先去包扎伤口,休息下。他说:“等把这些石头搬过去,设置好警示标志我就休息,这样我也能放心点。”说话的时候,他已经气喘吁吁了。


  “我很感动,从他身上,我看到一种奉献精神。我要向他学的地方还有很多。”林红珠说,吴重庆为村子奉献了大半辈子,总是热心地帮助村民。坑头村被评上泉州市级宜居示范村也多谢吴重庆,是他每天将村子打扫得干干净净,却不要一分报酬。


  对于所做的一切,吴重庆只用了一句话来解释:“我是一个老党员,这是我该做的。”(本报记者 苏明明 通讯员 黄幼真 文/图)
往期精彩阅读(戳下方标题)

1、受灾群众可获哪些补偿?南安灾后恢复重建“1+11”方案出炉

2、万众一心,众志成城!海内外乡亲捐2275万元助南安灾后重建

3、惊叹:台风过后,南安九成受损企业已恢复生产!

4、【最美南安人】63岁黄碧山:救灾重建尽显英雄本色

5、【快讯】罗东:主要公路已恢复畅通 集中开展消杀防疫


--------------------推广--------------------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